本以為這類文章只是騙騙小白用戶,直到有一天在南山科技園某軟件園區食堂吃飯,聽到某研發人員也持類似觀點,深感詫異。作為一個硬件產品經理,覺得很有必要說明下BOM成本、產品成本、產品價格三者之間的區別。話不多說,劃重點,一個硬件產品的定價,需要考慮以下部分:(以下成本和利潤均以廠家作為體)
本文著重介紹產品成本。
個人將一個硬件產品出廠成本分為兩部分:BOM成本和BOM外成本。前文對iPhone的成本分析,就屬于BOM成本的一部分。先簡單解釋下本文所述的BOM成本的定義:
(包含了實體物料和虛擬物料,可能與部分理論存在差異,但不影響理解)
BOM成本屬于產品的直接成本,表現為制造1pcs完整的產品所需要花費的所有成本,每一分錢與消費者拿到手中的產品組成都有明確的對應關系,我們稱之為BOM成本(Bill of Material,物料清單)。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:
原材料成本
很容易理解,原材料成本就是組成產品的所有原材料的成本和,上述關于Iphone的成本分析就屬于原材料成本。一個硬件產品的原材料成本通常包含:
對號入座,前文對Iphone的成本分析主要就是指此部分,至于是否統計完全,及價格是否存在出入,本處不做細究。
第三方成本
顧名思義,所謂第三方成本,即由產品生產方支付給第三方公司費用,主要包括以下兩種形式:
毫無疑問,按片計費的單價成本,費用劃分清晰,顯然應計入單片產品成本內;而資源占用計費的共享成本,往往不那么清晰,但總費用不低,又確實是構成產品使用的重要組成部分,因此會通過一定的模型分析均攤到單片產品成本中。
生產成本
個人對于生產成本的定義為:將產品原材料組裝生產為符合銷售區域法律規定的、具有一定品質保障、可正常使用的成品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。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上述定義中存在的幾個關鍵詞,這也正是生產成本的構成部分。
簡單劃分為以下幾個部分:
生產成本的高低取決于單片產品的生產時間,反應到實際操作中表現為批量和產能。批量和產能越高,費用越低。原因在于工廠的一切日常活動都反映到機器產能和人工產能上,
因此對于工廠來說,時間就是金錢。可能有讀者會問,按此推斷的話,生產成本(費用)完全由產能決定啊,與批量有什么關系?理論上確實如此,但實際操作中一條生產線不可能永遠只生產一種產品,如果一類產品產能高,但是批量少的話,生產完就需要更換生產其它產品,這就是換線。換線會帶來生產工藝、測試標準等一列調整,占用時間成本,產生損失。不要小看生產成本,這部分成本往往占到產品總成本的10%~20%。
BOM外成本屬于間接成本,表現為研發設計完成產品原型所需要花費的成本,這部分成本并不直接提現在單個產品的物料和生產,但在產品出貨時已構成實際支出,我們稱之為BOM外成本。
具體內容及解釋如下:
BOM外成本根據由產品開發周期項目和產品開發難度決定,在產品出貨時已經構成了實際支出,是否計入產品成本因公司策略而定。計入成本和不計入成本均有其優劣,本文不做深究。
BOM外成本除了計入產品成本以評估產品的實際價值之外,還有一個重要作用,就是結合產品利潤一同用于計算產品銷量的盈虧點,即銷售多少才能收回成本。因此這部分成本在產品定價時往往起到較大的參考作用。
終于到了價格部分,在這里列一個簡單的等式:(實操中往往并非以加法計算,此處為了簡單解釋,以此示例)
產品價格=產品成本+渠道成本+公司利潤
關于產品成本,前文已經做了詳細的解釋,公司利潤很好理解。
沈陽漫動者計算機培訓學校 備案號:遼ICP備14015306號-1郵箱:bjaaa@aaaedu.cc